close

我們不是因為快樂而歌唱,而是唱歌使我們快樂。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-詹姆斯


變成一個表演者,做一個演員及歌者。假裝你已感覺到你想感覺的東西。不要等待那種感覺來激發你,你可能會等很久。美國哲學家詹姆斯(William James)說得很清楚:「我們不是因為快樂而歌唱,而是唱歌使我們快樂。」

大多數人認為是情緒先出現(例如快樂),然後我們才根據此一特定的情緒作出反應。詹姆斯堅持不是這樣,他認為情緒和反應是同時發生的。因此,如果你想要充滿熱誠,那麼你只要像已經充滿熱誠那樣地行動,便會得到同樣的結果。這有時候需要一點時間,但是如果你堅持下去,一定有效,不論你覺得這樣做有多麼荒謬可笑。

去「感覺」那種荒謬可笑。如果你想要快樂,就找一首你所知道最快樂的歌來唱。這個方法通常靈驗得很。最初幾分鐘不一定見效,但是你如果一直唱下去,就會靈驗。在你真正感到快樂以前,先假裝快樂,不久之後,快樂的歌唱將能讓你發現,你對自己的情緒可以有多麼大的控制力。

禪宗僧侶有一種「發笑冥想」的修煉法,方法是大家圍成一個圈子,準備大笑,到了某個時辰,禪師便敲擊銅鑼,而後所有的僧侶開始大笑。他們非笑不可,不論想笑或不想笑。但是過了一會兒之後,這樣的發笑有了感染力,不久,所有的僧侶都真心痛快地大笑起來了。

兒童們也會這樣做。他們一開始的時候(往往是在餐桌上或其他禁止發笑的場合)是無緣無故地喀喀而笑,而這種喀喀的笑聲讓他們覺得好笑。實際的情形是:笑聲使你發笑。(快樂的秘訣就是隱含在最後的這句話中。)

但是成年人不一定喜歡這樣,成年人要孩子們有理由發笑的時候才發笑。就像從前我常開很久的車在我的幾個孩子去造訪親戚,當他們在後座無緣無故地大笑時,我便會很惱怒,一種想抑制那種笑聲的負面情緒逐漸浮升。我會對他們大吼:「你們笑什麼?你們沒有理由發笑,這條公路很危險,我得努力專心開車!」

像我這樣的成年人,其實需要再找回對這種自發性的喜悅的欣賞。我們得面對一個問題:「最讓我覺得想要唱歌的一件事是什麼?」你會發現答案就是:「唱歌。」是什麼讓你最想跳舞?是跳舞。下一次當你請某人跳舞,而他說:「我不想跳舞。」時,你便可以告訴他:「那是因為你沒有在跳舞。」




這篇的感想很像be->do->have之間的關係,從我是什麼樣的人開始,因為我是什麼樣的人,所以我做了什麼事而得到什麼。

離開LP旅程之後,有些仍在LP旅程中的朋友問我,說他快樂不起來,無論做任何事都得不到快樂,該怎麼辦?我大為驚奇,怎麼會為了快樂而去做某些事情呢?他描述的這種過程是do->have,但是完全沒有being的過程,我們可以做很多事情來讓自己快樂,但是如果忽略了快樂的來源其實是自己的話,作再多事情也是得不到快樂的。

因為我是快樂的人,所以我快樂的面對我的工作,完成了,我從過程到結束一直都很快樂。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sun122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